据报章报道,49岁的私召车司机梁仁杰,近日因脑中风猝逝。这个单亲父亲是“钻石级”Grab司机,每天工作15至16小时,只为养育一对子女,维持一家生计。这样的悲剧应受到关注。
平台设下层层奖励机制:每日、每周、每月任务与激励奖金,实际上是变相压榨司机劳力。车资不断压低,司机要赚到温饱,只能拼命工作。司机超过12小时的工时不仅损害健康,也危及道路安全。
这些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自雇者”,他们没有真正的谈判权、没有社会保障,却承担着最大风险——这是现代形式的奴役。
我接触很多像梁先生这样的基层劳动者。他们勤劳、守法,是城市运转的基石。但遗憾的是,在平台精心设计的制度下,他们被困于“多劳未必多得”的困局。每天以长工时换取微薄收入,付出健康代价,却没有任何保障。
近年来,有关私召车司机健康隐患、过劳问题与收入压力,在《联合早报》与其他媒体的言论版上已多次提出,也有详尽的调查报道。但令人痛心的是,至今相关政策与平台制度却几乎没有实质性改革。大家看见了、写了,却鲜有人真正行动。
政府有责任设立合理的劳动保障制度。全国私召车司机协会,也应该发声。Grab、Gojek、Tada等平台公司,是否该为利用“奖励制度”诱导司机超时工作所造成的悲剧,承担一部分责任?
联合国永续发展目标第8.7和8.8条明确指出:应消除现代奴役与剥削,保障所有人安全、有尊严的工作环境。
一个国家的文明,不该只看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全球排名,而应体现在它如何对待最辛苦的劳动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