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历史悠久的会馆来说,成立资料室刻不容缓。最近欣闻海南陈氏公会为庆祝创会90周年,计划在会所三楼成立“海南资料室”。这是意义重大、令人鼓舞的事。

在二战前后,海南乡亲远渡重洋,在新加坡找到立足点,勤勤恳恳,为家庭、为国家做出很大的贡献。这段奋斗历程,应记载在资料史册里。成立资料室,可让后辈追本溯源,寻找自己“根”的所在,也为本族的衣食住行、艺术文化留下珍贵的资料。

有关资料室的成立,这里有几个建议。

首先,会馆可呼吁乡亲捐出各类资料,如当年登陆新加坡的各种文件、应聘证明、租房收据等,展示在资料室里。新客来到本地,同个籍贯的人往往集中在某些行业,例如海南人、福州人多开咖啡店,资料室应收集前辈的工作资料,让后人了解他们的生活历程。

其次,应图文并茂,放大照片,文字说明清楚,且不时更新,让参观者有新鲜感,不可数十年都不变。

第三,应聘请专职人士或座办负责有关的事宜,不时整理资料或补充,引导访客,为他们做详细讲解。

第四,会馆应展开宣传工作,鼓励会员携带子女参观,也和其他会馆互通信息,通过新媒体和报章的宣传,邀请学校和民间团体组队参观。这有助于促进华族社团认识,对加强社会和谐有积极意义。此外,还可联系国外有关的团体,相互交换资料,开拓广阔的交流渠道。

第五,将资料分门别类后数码化,让年轻一辈和有兴趣的人士可随时浏览,甚至可下载有关的资料作为研究之用。会馆也可录音访问各领域的成功人士,请他们分享经验、创业心得,让后人有所借鉴。这样一来,资料室的内涵将更丰富和全面。

所谓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成立资料室是会馆具前瞻性、任重道远的工作,后人将能从中提升自身素养,认识本源,让自己活得更精彩和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