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又是新谣绕梁的日子。

在室内体育馆附近的地铁站出口处不远,发现人行道上印了一张“明天43”《梦回青春》的大型“新谣演唱会”宣传海报。海报上一棵硕果累累的大树,结满新谣的“果子”一一新谣的创作人和歌手,都是熟悉老友的名字。

没有任何巨星的演唱会或哪种形式的演出,能够像新谣般横跨近半个世纪,还能够如此受国人欢迎,热度不减,年年都是一票难求!我想,除了感情使然,亦是精神因素。

新谣萌芽于华校逐渐式微的年代。笔者就吃过苦头,因栽在英文一科而必须重修,即使中文再好也于事无补。

然而,就在岛国这块华文文化沙漠上,却冒出新谣这朵华文音乐创作奇葩。虽然在成长过程中,一度被过度茂盛的世俗流行文化所覆盖,然而40多年过去了,新谣这棵树依旧常青,屹立不倒。只因为有一整个世代的新加坡人(尤其是华校生或热爱华文者),在精神上始终支持着以华文创作的新谣。

如今,那一批当年曾经在文化沙漠留下足迹的新谣人或华校生,不但走过时代的艰难,也见证中国的复兴崛起,华人及华校生不再是弱势群体。一年一度的新谣演出,似乎就成了我们的集体回忆和庆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