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答复《联合早报·交流站》于6月17日刊登的黄森永读者投函《借问食物何处有?》:

新加坡食品局的首要任务,是确保我国及国人持续获得安全食品的供应。我们通过来多元化食品来源、库存及本地生产的综合策略,应对气候变化、动物疾病传播、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以及国际贸易格局变化等因素可能引发的供应链中断风险,以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为了减少对单一食品来源的依赖,并加强粮食安全,我们会继续以进口来源多元化为核心策略。多年来,我们不断增加进口来源,目前已从187个国家和地区进口食品。

库存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另一项策略,我们在这方面也取得良好进展。我们与业界伙伴紧密合作,维持基本食品的库存量,以应对紧急情况。同时,我们已根据《食品安全与保障法令》更新相关法律框架,以加强我国的粮食安全体系。

尽管面临成本较高和全球投资环境充满挑战等固有问题,本地生产仍然是应对海外供应中断的保险和缓冲。

食品局会继续通过各种举措,积极支持农业发展,如提供农业用地和基础设施,以及为农业食品业转型基金(Agri-Food Cluster Transformation Fund)等资金的申请提供便利;通过推出“SG新鲜农产品”(SG Fresh Produce)标志、农场到餐桌认可计划(Farm-to-Table Recognition Programme),以及新加坡鲜农总会开展的供需双方对接合作(例如,“新加坡农夫市集”(SG Farmers’ Market)和“新洲鱼”(The Straits Fish))等举措,增加对本地农产品的需求。

2024年的数据显示,一些领域取得可喜的进展,特别是鸡蛋生产,本地农场的效率和产量均有所提高,目前可满足34%的鸡蛋消费需求。虽然蔬菜和海鲜的产量仍然较低,分别只占消费量的3%和6%,但以每公顷土地的产量计算,这两个领域的生产力都有所提升。

消费者和业者支持本地农产品,也有助于保障新加坡未来的粮食安全。与进口农产品相比,本地农产品的价格可能并不总是相当或更便宜,但它们胜在更新鲜、保质期更长、运输里程更短,且很多不含农药。

新加坡食品局

行业开发与社区合作部

高级署长

张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