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经济几十年持续发展,社会普遍富裕,消费习惯自然也跟着改变。物质条件相对贫乏的上一代人勤俭持家,到了下一代就对生活品味有更多要求和讲究。这种代际观念的差异,有时候确实容易引起矛盾。毕竟何谓奢侈,不同的世代有不同的定义。
对于习惯在小贩中心和邻里咖啡店消费的群体,1.5元一杯咖啡可能已经嫌有点贵,自然无法想象类似的饮料,竟然可以卖到8元。同理,同样是面条和猪肉片,一碗云吞面大概只能卖5元,但食材类似的日式拉面,在馆子里却一碗最少12元起跳。但却还是有消费群体甘之如饴。
这背后反映的除了是生活条件的改善,更是消费观念的范式转移。食品价格所代表的,已经不仅是传统食材、人工和店租的成本,还包括创意、用餐环境乃至是否能打卡上镜。所以,看在上一代人眼里的挥霍,可能仅是下一代人的理所当然。这个观念鸿沟或许很难跨越,而且就算理智上可以尝试理解,感情上恐怕还是无法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