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明日报》早前报道,一名补习教师涉嫌为女学生代购电子烟,这则新闻令人震惊。本该肩负教书育人职责的教师,却沦为不良商品的中介,角色严重错位,所反映出的社会隐患,远比电子烟本身的生理危害更加令人忧心。
在这起事件中,学生的父亲接到中学训导主任电话,被要求到校一趟。教师发现他的女儿持有电子烟,追问之下得知,竟是由女儿委托补习教师网购而来。家长说,女儿出于好奇,让补习教师代买电子烟。然而,身为教师,不但没有劝阻,反而帮助学生达成心愿,促成交易。这种行为不仅失职,更近乎助纣为虐。教师理应清楚,电子烟中的成分会对青少年的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的伤害。这不只是“满足好奇心”,而是亲手打开成瘾的大门。
据悉,家长已将情况反馈给补习中介,对方在调查后也表明无法接受该教师的行为,并已将他除名。
有报告指出,许多青少年通过熟人代购电子烟。这些添加水果、薄荷、糖果等香味的电子烟,伪装成潮流玩具,悄然渗入校园,使青少年更易染上烟瘾,防不胜防。
面对这一日益严峻的危害,各方必须联手应对。政府须加大对电子烟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严打销售渠道,强化网络监管;学校应加强健康教育与日常巡查;家长应当关注子女行为,树立良好榜样;社交媒体平台也须承担责任,严控相关销售信息的传播。
遏止电子烟的蔓延,唯有政府、学校、家庭、媒体及社会各界通力合作,方能筑起坚实防线。每一起案例的曝光、每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都是对我们敲响的警钟:只有各方携手,多管齐下,才能斩断电子烟渗透青少年的路径,守护他们纯净健康的成长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