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日前公布,未来10年将陆续关闭或终止六个高尔夫球场的土地租约。在新加坡这个土地资源宝贵的国家,取舍、善用有限资源确实不易。身为一名高尔夫爱好者,我愿在此提出一些个人观察与建议,供有关当局参考。

首先,高尔夫球是一项独特的运动,能做为中等收入群体向上流动、交流互动的桥梁。尤其是中等价位的高尔夫球场,它们提供重要的“入场券”,让不同社会阶层能在长时间的互动中相互了解,彼此建立信任与认同。

高尔夫球的特别之处,在于比赛中可以自然地反映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和价值观。例如,领先者有时会“无意中”推短球,让对手保全面子。这些细节,在几个小时的球局中层层显现,既是休闲,也是观察与学习的机会。对中产群体而言,这是拓展人脉、进入更高阶层的门径;对高资阶层而言,也是发掘人才、建立合作关系的良机。四小时一场球,超过一半的时间用来走路、交谈。这样的交流空间,实在不多见。

我粗略算了一下,若将近年已关闭和未来10年将关闭的球场加起来,相较2000年,我们的高尔夫球场数量将减少一半,而中等价位球场只剩不到三个。高端球会的入会费动辄都要几十万元,以后的高尔夫球运动,真的就只有“高富贵”可以玩了!

再来,高尔夫球非常适合乐龄人士,在我们步入老龄化社会之际,这点更重要。第一,它耗时长,是聊天叙旧的好场所;第二,它运动强度适中、不激烈,很适合老年人。在挥杆前,我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我的动作是主动可控的,不像其他球类须要快速被动反应,后者不小心扭伤的概率肯定更高。而且,它不只是体能运动,更须要动脑判断与策划每一杆。这不也正是乐龄人士所需要的吗?

我所在的球会将在10年内关闭。说实话,到时候我大概也打不了多少球。因此,我今天为中等价位球场请命,并非出于私利,而是从一个旁观者、参与者的角度,表达一点中肯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