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发生在惹兰红山的火患,导致两人被无情的烈火吞噬。四楼窗口呼救的场景,像一把钝刀反复切割着每个听闻者的心。报警了,向赶来的朋友求救了,做了所有该做的事,两人却依然在烈火中丧生。
这则新闻背后,是一个令人窒息的真相:身处新加坡(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的安全光环下,国人高估了救援的即时性,低估了自救能力的重要性。当灾难降临时,救援飞奔在路上,而生命正在倒计时。
火灾中的黄金逃生时间往往只有两三分钟,而消防救援平均需要5至10分钟才能抵达。这个致命的时间差决定了自救不是选项,而是必须。日本从幼儿园就开始防灾训练,以色列全民学习急救,而我们很多人连灭火器都不会使用,更别提制定家庭逃生计划。
掌握基本自救技能势在必行。火灾发生时禁用电梯,确定逃生路线,学会用湿毛巾堵门缝与低位匍匐前行等。2017年发生在中国广州的一场火灾,一名10岁女孩正是凭借学校学到的知识,带领全家成功逃生。
同时,旁观者也要摒弃“已经有人报警”的被动心理,主动寻找气垫、床褥、梯子等,如果有可能,在这些措施的基础上,再齐心合力拉起被子、毛毯,共同接起那绝望中的生命跨越。如果那对情侣站在窗前,以四楼的高度,下面若有这些“守望相助”所铸就的层层“安全网”,或许悲剧可以避免。
真正的安全始于预防,请听取新加坡民防部队的劝诫,不要长时间为电池或设备充电,或无人看顾而彻夜充电,也不要购买或使用非原装电池。定期检查消防通道、参加消防演练、看相关逃生视频、印制自救海报粘贴在电梯口等,为自己与他人的生命保驾护航。
那对情侣的呼救声已经消散,但留下的警示长存:在灾难面前,自救能力就是生存概率。从今天起,杜绝家中隐患,学习逃生技能,这远比事后的哀悼更有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