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超级市场或水果小贩摊购买水果,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但是,笔者最近却发现一种现象,好像有变本加厉的趋势,想在此与大家分享。
当你购买苹果、橙或香蕉等时,表面上大多有一小张贴纸,注明这水果的种类、原产地等。可是,当你把小贴纸撕开后,却会发现在小贴纸的下面遮盖着水果的缺陷,如被手指掐过的痕迹,或者是被碰撞过的“淤青”痕迹,甚至是水果开始变坏的迹象等。
销售商用小贴纸遮盖这些缺陷,因为他们知道消费者购买时,不会把每一张小贴纸撕开来看水果的好坏,这样便能把这些有缺陷的水果卖掉。如果只是偶尔出现,也就算了,但如果10个苹果中,有七八个都出现这种现象,总会有被欺骗的感觉。
我想请问新加坡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这样的手段算是欺诈的销售行为吗?如果是,又有什么措施来防止商家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