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当前二房式灵活组屋单位配置政策,坊间近期有不少讨论。

建屋发展局目前在预购组屋项目中,划出相当比率的二房式灵活单位专供年长者申请,常见情况是接近一半或每个项目有相当数量的单位保留给年长者,其中一半还优先给希望住靠近家人或现居地的申请者。这虽然体现国家对年长者福祉的关怀,但也无形中大幅压缩其他合资格者,尤其是单身者的申请空间。

政策上虽已开放所有地点的二房式灵活单位供单身者申请,但因供应量有限,加上需求极高,竞争十分激烈。以近期一些新推出的单位为例,留给35岁及以上但非年长者的单位,在部分热门地区甚至可能少于20个。有网络博主总结,在武吉班让,给符合条件的年轻单身者申请的这类单位少过10个。这导致不少单身者数次申请皆未果,徒增挫败感与无力感。

调降申请年龄门槛,看似扩大可申请群体,但在单位极度短缺的情况下,笔者担忧这将进一步加剧竞争,并非真正解决问题之道。正如新加坡政策研究所社会研究室兼任首席研究员陈恩赐博士,在近日《联合早报》的报道中所指出,国人初婚年龄的中位数接近30岁,若在这时调降申请年龄,容易被视为政府对不婚趋势的某种默认。

笔者建议,政府或可考虑以下更实际的协助方式:一、增设三房式或更多类别单位供单身者申请,以便扩大选项与成功率;二、增加购屋津贴,协助单身者购买转售市场上价格高达40万元的三房式组屋。

我相信,单身者和其他组屋申请者一样,对社会、经济均有贡献,也同样渴望拥有属于自己的安身之所。期盼政府在政策设计上,能更全面考虑不同群体的需求,并在资源分配上寻求更大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