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学前教育中,“家园合作”常被提及,但若缺乏真实的实践,它往往流于口号。

这天,一名豆豆班幼儿的妈妈带着绘本《吃西瓜》、一米高且可对半分开的西瓜道具、一幅香蕉树彩画、一个白色框架和与故事内容相关的操作图片走进教室。孩子们看到“修修的妈妈”出现,兴奋地围拢过来,眼神里闪烁着亲切与期待。不同于平日由老师主导的活动,这一刻,孩子们表现出一种格外热切的学习状态。

活动从一组简单的瑜伽操开始。家长用柔和的语调引导孩子伸展、呼吸与放松,孩子们模仿,笑声不断。平日里活泼好动的幼儿,在这一刻多数竟安静而专注地完成每一个动作。事实证明,当家长走进课堂时,孩子们会展现出不同于日常的学习姿态。

随后,她(修修妈妈)拿出绘本《吃西瓜》,配合那个足有一米高、几乎与孩子身高相当的西瓜道具,讲述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之后,她边口述故事边根据故事内容把相关的图片黏贴在“框架”上过后还邀请孩子们触摸、观察图片。活动尾声是切西瓜。孩子们看到这个“巨型西瓜”,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他们兴奋地触摸西瓜,回答西瓜的颜色、形状,吃西瓜的经验等等,故事与生活紧紧相连。

最精彩的环节在故事之后。家长拿出小棍子,让孩子们模拟“切西瓜”。当孩子们挥舞着棍子,使劲将那个可以对半分开的西瓜“啪”地切开时,整个教室沸腾了。孩子们拍手欢呼,脸上洋溢着兴奋与成就感。那份喜悦与满足,比任何说教都来得深刻。

这次活动让我深刻认识到家长参与的三重意义。第一,它增强孩子的安全感与归属感。在熟悉的家长带领下,孩子更放松、更自信。第二,它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我妈妈今天来讲故事”的自豪感,让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学习。第三,家长的特长和创意为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瑜伽操带来健康理念,《吃西瓜》故事结合大型道具与操作活动,让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而生动。

对教师而言,家长的参与同样是一种启发。教师在观察家长带领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理解家长的教育观念,并在日常沟通中找到更多契合点。家长带来的资源与创意,也能帮助教师拓展课程的广度与深度。

对家长来说,走进课堂不仅是一次分享,更是一次学习。许多家长平时对幼儿园教育停留在接送和简短交流的层面,而当他们真正站在讲故事的位置,就能切身感受到课堂氛围与教师工作的不易。这种体验,有助于他们在家庭中更好地延伸与配合学校教育。

教育是一条双向的路。家庭与幼儿园若能形成合力,才能为孩子创造最稳定的成长环境。这场活动看似简单,却意义深远。它不仅让孩子感受到爱与陪伴,也让教师和家长都获得新的启发。“家园合作”不是一方的单向付出,而是共同搭建的一座桥梁。只有当家长和教师携手同行,孩子才能在温暖与支持中健康、自信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