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养正基金会在滨海艺术中心举办校友冼星海(1905年至1945年)创作的《黄河大合唱》音乐晚会,庆祝母校养正创校120周年。当晚座无虚席,演出气势磅礴,听众报以热烈掌声,激动地呼叫,校歌响起,养正人肃然起立,向母校致敬。

会后有受邀嘉宾传我短信:“演出规模、演员阵容、节目曲目和PPT都超过我的预期。没有想到一所新加坡小学能够奏出如此强大的时代回响。今天那首进行曲仍然回荡,一点都不输给西方的……”;也有观众说:“观后心中唯有感动,久久不已”,这一切说明当晚的演出非常成功。我也要衷心祝贺新加坡华乐团和养正基金会联办这场令人难忘的音乐盛会。

身为养正校友,我参与过2005年、2015年以及2025年演出的《黄河大合唱》音乐会,每隔10年,母校总有这样一次盛大的演出。我深感演出水平一次比一次精湛,越发令我以母校为荣。

在养正悠长的120年里,我和母校竟然有80载的情缘。那是1945年10月,我踏入养正的大门,在黉宫里与朗朗书声为伴。那时日本投降,新加坡光复才一个多月,养正就急切复办,可见教董同人对教育的重视。我读了不到两个月,就升上二年级。1950年,我完成只有五年的小学教育,就升上中学。从我们这一届开始,之后的学弟学妹才真正享有完整的六年小学教育。算起来,自1945年入学至今,我一直和养正保持联系,已历80年。

1946年,我第一次从林耀翔校长(1888年至1983年)口中,听到冼星海的名字,当时冼星海的死讯传到新加坡,也被毛泽东称他“人民音乐家”。在好多次的早会上,林校长都郑重提到他。稍长后,我阅读到林校长的文章,更知晓冼星海的启蒙之路与养正渊源密切。林校长特别归功于音乐老师区健夫(1888年至1948年,待考),正是他发掘冼星海的音乐天赋,引领他进入音乐殿堂。1921年,林校长更亲自带领冼星海回广州升学。唐代文豪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可以这么说,若没有林校长和区健夫,就没有后来的冼星海。一个人的成功,既有偶然,也有必然吧!

我何其幸运,能够在学校亲睹两位师长的风采。

曾有人问我撰写《前养正纪事1905年至1982年》这本校史的动机,我答:这是因为我和母校有几十年的感情,目睹并见证养正各方面的变化,所知甚详,故愿将之详细记录。从创校、多次扩充、搬迁校舍,由传统的华文学校,改变为政府双语学校,从校友在旧货地摊抢救/抢购被丢弃的前养正校舍的文物,拆除旧校舍,售后兴建公寓,成立养正基金会等,触发我要以文字、图片来记录前养正的光辉岁月,让历史记忆得以传承,不使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这不仅是校史,也是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