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正小学庆祝创校120周年,新加坡华乐团与声乐联盟于8月31日,在滨海艺术中心呈献校友作曲家冼星海的史诗乐章《黄河大合唱》,获得热烈反响,四层楼的剧院全场爆满。演出后脸书社媒上好评如潮,振奋人心,对所有参与的台前幕后人员可说是莫大鼓舞。
我们虽非校友,却有幸共襄盛举,与有荣焉。
冼星海先生早年在养正学校受教育,参加铜乐队,受老师启发,音乐的种子萌芽。二战时,中国遭受日军侵略,光未然在革命据点窑洞内写下《黄河大合唱》诗篇,冼星海将之谱曲,成为抗战歌曲,传唱数十年不衰。
最早接触这首大合唱是在1970年代大学时期。当时正值越战,反战呼声四起,对歌曲产生强烈共鸣。1990年代,南大校友合唱团在于吉星老师指导下,我们在维多利亚音乐厅演唱此曲。当获知能参加今年演唱,雀跃万分,青春热情又再燃起。
我们进行三个月的密集训练,练歌地点就在新加坡华乐厅。由于住得较远,经常赶不及吃晚餐,许多还在职场打拼的团员,下班匆匆赶来排练,也是顾不上吃晚餐,大家不约而同啃了面包便上阵。虽然对大合唱曲目早已耳熟能详,还是虚心接受老师指导。除了声乐联盟合唱团,还有多个合唱团的团友参与。由于有许多来自不同团体的歌友,统一唱法,寻求各声部的完美结合至关重要。对众多年轻的非华校生以及外籍团员,必须解释歌词含义,纠正读音,更不容忽视。到最后阶段,几乎每晚与华乐团一起彩排,对还在工作的团员是很大的挑战,对较年长成员则是体力透支的挑战。
最后一周的排练,我们与华乐团及朗诵员一起,朗诵员黄家强老师也在台上。数十年来,黄河大合唱演出,朗诵非黄家强莫属。他的声音充满激情,在宽阔的音乐厅回荡,深深感染着我们。男中音出场,辽阔浑厚的声音,把大家带到波澜壮阔的黄河;女高音何米亚一出场,如泣如诉的幽怨歌声,控诉着战争的残酷,让大家马上进入民族危难年代。这就是艺术家的魅力所在。
华乐团指挥郭勇德老师就像带领千军万马的统帅,节奏快慢轻重、开始或停顿,都在指挥棒挥动的速度轻重及一起一落间。许多团员在二三十年前甚至50年前已经唱过,但还是要虚心学习,力求精进完美。
这次喜见众多年轻人参与,老中青同台演唱,有退休人士、专业人士、医生、教授、在籍学生,特地从美国飞回来的准音乐博士、老华校生、英校生、双语人才,还包括新移民及金发碧眼的外籍人士,可说跨年龄层跨族群组合,跨文化的交流与传承,难能可贵,更可看出这部经典之作在国际音乐界的崇高地位。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新加坡人在二战日治时期惨遭蹂躏杀戮,《黄河大合唱》唤醒人们铭记历史,捍卫和平之重要。地球另一端的战火仍在狂飙,生灵涂炭,黄河大合唱唱出保家卫国的警号,和平的呼唤。唱着唱着,不禁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