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一般人都相信,新加坡很多制度建设和采取的公共措施,都源自对国情的务实考虑,即便如此,几十年来,我们也看到很多政策都会随着时间和社会情况的变迁加以修订,包括语文和教育政策、组屋政策、人口政策,乃至具体的土地用途等等。
站在民众的立场,当然希望改变能在最大程度上符合自己的需要。政府在思考政策改变时,理论上也不会使得原有的政策向更少数人倾斜。然而,如果从国家和整体社会的高度观照,政策的调整或许要考虑的细节与因素很多,远不止于满足民众日常方面的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顺应时代需求的改变既然是必须的,也就必须很好地说服民众为什么要改或不能改,为什么这样改而不那样改。在知识水平越来越高、见闻越来越广的民众心目中,像拥车证制度这种复杂的政策,不改或修改的理由有多少说服力,多数人心中还是有一把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