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考试期间,又开始频繁听见身边的同学吐槽自己的父母很Kiasu(怕输),这让我不禁去进一步了解这个词背后的意思——源自闽南话,指过于在意成败的人。在如今这个处处争先恐后的社会影响下,我不禁担心,这一怕输精神是否也逐渐演变成“内卷”?相比之下,有“卷”就一定有躺平的人。躺平主张主动降低物质和精神追求、选择低成本生活来减压。这与注重奋斗和个人成功的新加坡主流价值观背道而驰。
大众舆论对躺平主义普遍秉持批评态度。国务资政李显龙曾公开劝诫年轻人不要躺平,称躺平太浪费了,并表示”躺平内卷你可能站不起来了,那就完蛋了”。他的发言反映新加坡对于躺平主义的忧虑,在强调勤奋和回报对等的竞争社会中,躺平被视作消极、放弃。
不过,尽管躺平主义遭遇主流批评,在我看来,新加坡社会应开始关注年轻人的压力和心理健康。当下最该做的,就是在维持社会竞争力的同时,更重视平衡身心健康,通过改善制度和提供支持,来纾解社会的负面情绪。
展望未来,在刻进新加坡人骨子里的怕输文化和政府的支持下,我觉得躺平主义在新加坡可能只会成为少数人的选择。随着政府继续完善教育和就业政策,确保努力付出有回报,年轻人更有可能看到奋斗的意义,而非放弃。躺平作为释放压力的心态,也会被更有效却不具伤害性的制度所取代。总之,在怕输文化的推动和政府的双重作用下,新加坡年轻人未来更可能继续以积极的方式竞争,躺平现象将逐步消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