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贩中心是不少国人三餐的依靠,更是新加坡独特的身份认同与生活方式的象征,是一代又一代新加坡人的味觉记忆与社会情感。为解决摊位租金上涨、吸引年轻人入行等挑战,政府引入“社会企业小贩中心”模式,希望借由企业化管理,维持亲民的价格与整洁的环境。
然而,这项推行10年的制度,过去一个多月被推上舆论风口浪尖,国家环境局被批评监管不足,以致经营者对摊贩设下不合理的条款,包括提供经济餐甚至免费餐。其实,顾名思义,社企小贩中心并非纯粹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运作,而是以社会使命为导向的管理模式,所有参与者包括小贩,也有他们须扮演的角色。
不可否认,经营者和小贩之间的沟通与信任有待加强,环境局也应更积极监管,更要定期评估制度是否仍符合初衷,并适时微调。重要的是,新加坡必须坚持一个核心原则:确保小贩美食人人吃得起、吃得到。这不仅是饮食问题,更关乎文化命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