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任何社会的文明程度,关键在于观察它如何对待最弱势的群体。根据这个标准,应当说新加坡也正从第三世界,逐步走向第一世界。首先是观念上的进步,包括把更多人纳入弱势群体的范畴,而不仅限于依据经济地位或收入多寡。此外,不但政府的政策对他们有更大的投入,民间自发协助弱势者的现象也更为常见。
当然,改进的空间还不少。除了加大资源和改进援助细节,如何辨识至今还没有被视为弱势的群体,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就如之前只从生理上界定何者须要援助,如今已经扩大到心理健康层面;之前重点帮助低收入人群,如今也开始考虑退休独居的年长群体等。
与任何事物一样,过犹不及仍然是不能忽视的道理。西方社会当下的乱象,肇因之一便是常识的丧失,其中表现为同情心泛滥,变相鼓励一种缺乏责任担当的受害者心态。在新加坡迈向第一世界文明程度之际,也应避开类似的伦理陷阱。帮助有需要的人应当是我们推崇的价值,而其中的分际同样须好好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