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中学年终考的前夕,本应是全体学生齐心备战的重要时刻,但在大考前一天,竟然只有一半的学生到校,其余同学或以病假为由,或由家长写信请假,实则是选择待在家自习。这样的情况不仅屡见不鲜,甚至渐渐成为常态。更令人担忧的是,学生对此并不以为意,反而嘻嘻哈哈地拿出席率来攀比,有的班级甚至只剩下10个人到校。这种现象表面上看似无伤大雅,实则存在许多不妥之处。
首先,这是一种不公平的行为。学生可以轻易翘课,教师却不能。许多教师为了帮助同学应考,精心准备详尽的复习课程,却在踏进教室时只看见寥寥无几的身影,瞬间失去授课的动力。那些按时到校的同学,也因此被剥夺接受老师系统复习的机会,只能白白浪费宝贵的课堂时光。
其次,这种做法本身并不诚实。明明是为了在家自习,却要以“生病”为由请假,甚至让父母出面替自己撒谎。久而久之,学生习惯以谎言规避责任,钻制度的空子,父母也逐渐纵容孩子的逃避行为。这不仅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也体现父母在管教上的无原则溺爱。
从更深层来看,这种现象反映部分学生对学习的错误观念。学校教育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传授应试技巧,而是引导学生真正理解知识、培养思维能力。许多学生选择在家死记硬背,却忽视老师在课堂上总结的解题思路和细节讲解,结果往往事倍功半。等到发现自己遗漏的部分,又要花额外时间补回来,形成恶性循环。这样一来,学习逐渐沦为单调的“刷题”和“苦撑”,而不是理解新知、开拓眼界。久而久之,学生对大考甚至学习本身,只会产生更多厌倦与反感。
我并非反对在家自习。正如中四O水准考生可以自由选择到校或在家复习,我们也应当尊重每个人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偏好。然而,这种尊重不应建立在违反学校制度的基础上。学生须要培养对规则的敬畏,以及对他人时间的尊重,同时端正对学习的态度。在学生努力追求进步的同时,学校也可以思考如何回应学生的需求:若在家自习对学生确实是更有效的方式,或许可以通过调整考试时间表,为他们预留专门的自习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