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字并非旧物,而是华文文化的正脉。从古代典籍到当代出版,许多思想深邃、学术严谨或艺术水准极高的作品,仍以传统字印行。
港台出版业以内容丰富、编辑严谨著称,文学、历史、社会、艺术等领域的权威著作,多以传统字发行。若只因字形不同而排斥这些书籍,无异限制读者的知识视野,也削弱图书馆作为文化枢纽的功能。
更重要的是,简体字在部分词汇上造成意义混淆,如“乾”“幹”“干”皆简化为同一字,例如“干细胞”令许多读者不明就里地读成“乾细胞”,殊不知那个“干”其实是英文Stem(幹),而非dry的含义。
此外,我在课堂教导文言文时,常常遇到“余”(第一人称代词)“餘”(剩下来或其他的意思)不分的困扰,使原本细腻的语义层次被抹平,阅读时反而常须靠语境猜测其义。由此观之,传统字保留汉字的本义与辨识力,是理解古文与严谨学术写作的关键。
书的价值在思想与内容,不在字形。简化与传统并存,方能兼容古今、广纳华文世界的丰富著作成果。这才是一种文化自信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