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小贩文化,不只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的一项荣誉,更是本地家庭、邻里与社区共享的一种独特饮食体验,提供价格实惠、多元而美味的本地及异国美食。这确保不论出身背景如何,每个人都能享用到可负担、优质的食物。

在这背后是一群辛勤工作的小贩。他们许多是年长的自雇人士,每天长时间站在炉灶前,只为维持生计。在成本不断上涨的同时,与社会企业小贩中心(SEHC)营运商签署的租赁合约,往往冗长复杂,条款繁多,包括以营业额为基础的租金模式、强制参与计划以及其他苛刻义务,让不少小贩望而却步,甚至难以理解或履行。

小贩需要的是制度的支持与保障。在这方面,新加坡全国职工总会或许可以扮演重要角色,成为小贩、政府与营运商之间的桥梁。

多年来,职总在我国劳资政协作模式中发挥独特作用,不仅维护员工权益,也积极与雇主与政府合作,推动劳资关系的和谐发展。最近,职总更扩大服务范围,将自由职业者、送餐员与零工劳动者纳入代表对象,属于自雇人士的小贩也应获得制度保障。

职总若能介入,有望从以下三个方面带来正面改变:

一、成立小贩集体组织

在职总架构下设立专属小贩组织,可赋予个别摊贩更强有力的集体声音。在面对问题时,小贩不必孤军作战,而能以团体身份进行协调与表达意见,提高谈判的筹码与效率。

二、推动更公平透明的租约

职总介入后,可协助小贩与社企营运商建立更结构化的对话平台,取代目前零散、不对等的沟通方式。透过协商,有望简化租约条款,推动透明合理的租金制度,移除不合理或惩罚性的合约内容,同时兼顾营运商的财务可持续性。

三、政策倡议与社区协作

职总与政府长期合作,能够在不对抗的前提下,有效反映小贩的诉求。此外,职总广泛的社区网络,也能进一步强化小贩文化的核心使命——为民众提供可负担、便利的饮食,同时传承新加坡独特的饮食文化。

小贩文化不应只是过去的回忆,而必须在现代社会中继续扎根、生长。这是建立在汗水、技艺与服务精神上的“活文化”,值得我们共同守护与发扬。通过担任小贩、营运商与政府之间的桥梁,职总有机会推动真正实质的改变,让小贩文化不仅得以保存,更能在新时代中继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