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今年10月11日的世界临终与慈怀疗护日,新加坡慈怀理事会举办一系列活动,包括在新达城的展览会,以提高公众对慈怀护理的认识与理解。我到展览会当义工,希望把慈怀疗护的理念与基本知识分享给到场的公众。

我发现大部分的人对慈怀护理不感兴趣,唯独一名妇女,不仅不避忌谈死亡与慈怀护理,还拿出笔把我分享的东西记录下来。我和她聊了很多,也提及树葬等方面的话题。

看到她以开放的态度谈死亡与葬礼,我想起我在慈怀护理中心当义工时,接触过的一名年长病友。他告诉我,已向家人交代好身后事的安排,说与家人开诚布公谈死亡与葬礼安排,是为了避免孩子日后在处理他的丧礼时,各持己见,因此务必把一切交代清楚,比较妥当。

我觉得大家应像那名妇女与年长病友一样,能以不忌讳的态度谈论死亡与身后事的安排。在我们的社会,死亡还是一个禁忌话题,大家普遍上不想谈论它。 当人们在报章上读到有关死亡的报道,例如因交通事故、猝死事件、自然灾害或战争而导致的死亡时,会认为死亡只发生在别人身上,与自己无关。 事实上,死亡是必然的,并且随时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所以谈论它很重要,这样我们才能做好准备。

大家应该意识到,谈论死亡不会让它发生得更快,不谈论也不代表它不会发生,所以我们不应回避这个话题。另一方面,谈论死亡也能让我们提醒自己,生命是有期限的,所以要珍惜时间,向死而生,努力把日子过得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