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是一种选择吗?还是一种逼不得已?没有一个女人天生想一个人扛起所有风雨。没有一个母亲希望孩子一出生就缺了一半的温暖。成为单亲,不是因为任性,而是因为被不幸的遭遇逼到绝境。
在生存与良心之间,我选择留下,选择承担而不是逃避。承担那份无人愿意承担的责任,因为那是唯一让我仍能面对自己的方式。
我不是逃避责任的人,即使遍体鳞伤,也还在扛起所有责任。每天都在奔波、照顾孩子,用自己的力气撑起家,也撑起孩子的希望。但当我去年把孩子生下,要申请各种补助或福利,却不断被告知“不符合资格”时,那种冷漠,不只是制度的语气,也是现实的回应。
我无法享有任何与育儿相关的扣减与津贴,甚至连个人所得税中,养育孩子的基本回扣也被拒绝。那些对大多数家庭而言理所当然的补助与回扣,在我这里,全被拒之门外。只因为在孩子的出生证明上,“父亲”那一栏是空的。
那一刻,我真的感到心碎。不是因为少了一份补贴,而是社会让我感觉,我们这些单亲妈妈好像不应该存在。我们仿佛连被看见、被承认的资格都没有。我终于明白,原来在制度眼里,我和我的孩子,从一开始就“不在名单里”。
我和孩子都是新加坡公民,难道因为“父亲”那一栏空白,就要被制度遗忘?难道孩子的成长、教育与未来,不值得被国家共同守护?
为什么一个女人勇于独自承担男人不敢承担的责任,反而要被社会排挤,甚至被体制杯葛?我们明明是在尽力让孩子有个家,却被当成异类。这不是公平,这是偏见的延续。
单亲妈妈的路本就艰难,一个人要兼顾家庭、事业、经济、孩子的情绪。白天是上班族,晚上是家长,深夜还得掏出自己的心,一针一线地缝补自己。我们没有靠山,也没有退路。我真心希望社会能真正看见单亲家庭,不再以沉默当作理解,也不再以偏见当作秩序。
我不是为了博取怜悯,而是希望社会能看见我们这些被生活推倒又重新站起来的人,这些没有选择却仍然选择坚强的母亲。我们不是异类,只是被迫走上不一样的路。我们应该被理解、被尊重,更不该被制度排挤。因为我们比任何人都更努力地靠自己生存。
如果世界能多一点理解、少一点标签,我们的孩子也许能在更温暖的阳光下成长。当社会能温柔地看见单亲家庭,那不只是理解,而是学会用平等的目光去看见每一种爱的模样。这一篇是一群被忽略太久的母亲的声音,值得被听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