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时,我和家人去香港旅行,偶然在大角咀发现一个名为“绿在大角咀”的回收便利点,这让我对新加坡处理回收物品的方法有了新思考。
这是个一站式服务的回收中心,面积像小商店一样大,内有冷气,有很多个小“站点”回收不同种类的垃圾,包括电子垃圾和玻璃垃圾等。最吸引我的是内外非常干净整洁,设计现代化,且风格既亲民又可爱,仿佛是一座小型环保展馆,不像大家印象中脏乱的垃圾站,而是干净、环保又便利的社区设施。
据了解,香港大概有82个这样的回收便利点,多设置在邻近住宅区,方便居民为环保尽一分力。我去的这个便利点内有设计可爱的指示牌推广如何正确回收垃圾,还有工作人员协助居民分类。
当一位工作人员发现我们对便利点充满好奇时,便热情地介绍他们的运作方式。他说,为吸引更多人回收物品,他们设计了一个积分制度,只要下载应用,每次回收物品,系统就会自动记录种类和数量,并累计积分。回收越多,获得的积分就越多,还能兑换成购物礼券。
我和家人都觉得,香港在推动环保回收这方面非常创新有趣。便利点里人来人往,说明香港人的环保意识非常高。
反观新加坡的蓝色回收箱虽然方便,但很多居民都不会把可回收的垃圾分类,甚至把旧家具、电子垃圾等等丢弃在回收箱旁边。
根据国家环境局网站,蓝色回收箱中有很多物品因受到食物残渣或垃圾的污染而无法回收,导致环保努力白费。看来很多国人都把回收箱当成一个较大的垃圾桶。很多垃圾因为没有清洗,或被弄脏而污染其他干净的垃圾。
我也发现,蓝色回收箱只能回收铁罐、玻璃、纸箱和塑料。电子垃圾只能在民众俱乐部或别的地方才能回收,非常不方便。我不禁思考,新加坡虽然在许多地方领先,但在环保这一方面,是不是还须要再努力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