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学生,我们经常被告知阅读的重要性,老师也不遗余力地鼓励我们多读书,因为据说阅读能够助力学业。然而,在我看来,这并不是真正的阅读。

我的学校有一个阅读计划,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计划规定学生不能阅读课本、文学教材或词语手册等辅助学习材料,而是专注于故事书。学校强调,通过阅读故事书,可以模仿作者的写作风格,并运用到考试中。不过,若只是通读一遍,却不加以记录,如何真正掌握那些精妙的写作技巧与辞藻?可若在阅读时频频做笔记,是否又会破坏阅读本身的乐趣?这岂不是在学习辅助书籍?如此一来,阅读到底是为了欣赏内容,还是为了学习?

小时候,我对密密麻麻的文字提不起兴趣,但偶尔投入其中,却常常被作者的创意所折服,甚至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享受片刻的宁静与愉悦。那时,阅读只是纯粹的消遣,与考试或学业毫无关联。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阅读能提升学业成绩”的观念逐渐占据主导,淹没阅读本应带来的乐趣。我们被灌输阅读是一种提高成绩的工具,却忽略它原本赋予我们的单纯快乐与内心安宁。正因如此,许多学生对阅读渐渐失去兴趣,因为最终,他们发现阅读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学习。

对我而言,阅读的意义不在于提升学业,而在于享受文字的魅力与心灵的慰藉。阅读可以是单纯的娱乐,让我们沉醉于故事情节的感动、语言的张力与思想的深邃中。至于所谓提升成绩的技巧,完全可以通过辅助学习书籍更高效地获得,何必强加于阅读?阅读的价值远非功利所能定义,它在于为我们的内心注入平静与力量,而非仅仅服务于学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