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素质的生活条件下,新加坡人时常彰显助人的高贵情操。当义工的人数有增无减,不管是工作人士、学生或退休人士,常在老人院、乐龄活动中心、特需活动场所,当长期或短期义工。

他们不分年龄、种族,培训技能,陪老人跳舞唱歌,一心想为别人带来快乐。我们也常看到很多义工每天送餐食到独居老人的家里,帮他们打扫居所,带有需要的老人去问诊,或帮忙处理生活上的难题。

每当节日如农历新年、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时,许多机构团体发红包度岁金、赠送粽子和月饼给独居和贫困人士,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并不是被遗忘的一群。

当新闻报道一些不幸家庭的遭遇,如失去经济支柱、罹患疾病、住家被烧毁等等,总会有民众慷慨解囊,及时捐助金钱和物品,给予不幸者帮助和安慰。这都说明国人是乐于助人的。

除了国内,人们也对外国灾区的人民献出爱心。当有天灾人祸时,我国会派出赈灾队伍前往援助,包括医护人员、志愿工作者。人们不但捐款,更给予物质上支持,如衣物、医药等。

当然,有人认为这只是部分人的行为。当局曾在商场停车场或便利店外放置一个鼓胀、闪红灯的行李箱,行人多数视若无睹,只有约2%的人报警;一辆载有煤气桶、还冒烟的车停在俱乐部边的停车场,也鲜有人理会。人们往往缺乏危机感,觉得“事不关己”。我们也偶尔看到独居老人跌倒在家、几天后才被发现的新闻。即使邻居察觉他们几天没出门,或门口的食物无人取走,也鲜少上前关心。这是否反映出国人对左邻右舍关怀不足?

虽然如此,我们仍相信人心是善的,笃信“助人为快乐之本”,会在本分能力之内,关心周围的大小事,并给予协助;也相信建立温馨、和谐的社会,得靠群体付出爱心与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