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故居去留所掀起的社会讨论,引申更大的关于建国历史和身份认同的思考。历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并非课本上的死知识,而是回答“我是谁”的钥匙。无论是国家集体还是个人,要确定“我是谁”,首先就得解决“我是谁的”这个大哉问。

这不难理解。任何人首先必须知道自己父母的身份,才能安心地构建自己的身份和认同。由此上溯,理解父母的父母是谁,背后有什么故事,也才能丰富对自我的认知。在国家层面,特别是像新加坡这样历史相对短浅的移民社会,对历史的把握更是形塑国民身份认同和社会凝聚力的关键要素。

除了课堂上系统化的传承,历史知识也不应在日常生活缺席。大众文化如影视产品的传播,古迹的保留和修复,各种掌故的反复讲述,包括像林志强读者关于如切过往的介绍,都有助于强化历史知识的普及,进而提高新加坡人的集体身份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