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怀亮:与人民的房屋梦赛跑

订户
“百万组屋”达士岭是本地也是全球最高的公共住房建筑。(档案照)
“百万组屋”达士岭是本地也是全球最高的公共住房建筑。(档案照)

字体大小: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资本市场刚起步,工厂工人杨怀定炒股有道,很快就赚了第一桶金,成了时代弄潮儿,人们称他为“杨百万”。上个月,杨百万去世了,他的传奇被媒体再炒一次,以追思一个远去的时代。

在各地华人社会,人们近几十年来才开始告别穷日子,财富的积累是人生大事,生活的赢家常被贴上“百万”标签,让他们更显得不凡,因为百万大元好比第一道门槛,跨越过去了,你就不只是小康,而是上岸了。

在新加坡,“百万”也有神奇的地方,是人们心里的一道线;各行各业人,一年收人过百万,就是顶尖人士了。一些体制领袖还曾说:你收人不到百万,多半办不了大事,也就不好意思请你出来治理国家。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