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近几十年的发展成就令世人瞩目,但对于个中原因却并无一致的结论。按照通常的说法,中国是因为引入了市场体制,借此激活了劳动力、土地等本土生产要素,再加上外来资本和技术的作用,共同促进了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财富的快速积累。
但这种基于私有产权、主体自治和市场无形之手等要件化的分析思路,与中国的实际情况并不相符,而只是对西方既往经验的简单套用。中国的改革虽然打破了公有制一统天下的格局,但产权私有从来就未曾成为主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并非“无形之手”自主调控的经济体系;公共权力与个人私域之间更不存在截然的界线。中国的崛起与这些常见因素有一定关系,但这些因素并未起到决定作用。
也正是由于这些缘故,许多西方人士在逐步了解了中国的实情,进而发现预设结论的草率之后,转而认为中国的市场机制存在致命缺陷,信誓旦旦地宣称中国模式不可持续,甚至断定中国经济行将“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