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近期所发《压在中美关系上的三座大山》一文(见9月17日《联合早报》),得到不少读者反馈,其中也不乏异议。这里特别就文章的几个要点再说明一下。
请注意,是说明不是“说服”,因为中美冲突正处在“进行时”,而非“完成时”,最后的结局和结论,恐怕要到若干年后才能见分晓。
首先,中美关系的发展历史,有一重要概念须要厘清。不错,1972年尼逊访华,为中美关系破冰,但两国一直拖到1979年初才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中间这“七年之痒”是怎么回事?当然是因为两国一直缺乏正式建交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笔者近期所发《压在中美关系上的三座大山》一文(见9月17日《联合早报》),得到不少读者反馈,其中也不乏异议。这里特别就文章的几个要点再说明一下。
请注意,是说明不是“说服”,因为中美冲突正处在“进行时”,而非“完成时”,最后的结局和结论,恐怕要到若干年后才能见分晓。
首先,中美关系的发展历史,有一重要概念须要厘清。不错,1972年尼逊访华,为中美关系破冰,但两国一直拖到1979年初才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中间这“七年之痒”是怎么回事?当然是因为两国一直缺乏正式建交的政治和经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