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维介:盘点华文的立足空间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作者指出,本地华文的使用空间狭隘,虽以双语作为新加坡人身份认同,但母语浸濡条件却不足。(海峡时报档案照)
作者指出,本地华文的使用空间狭隘,虽以双语作为新加坡人身份认同,但母语浸濡条件却不足。(海峡时报档案照)

字体大小:

都说植物要活命,离不开光照、空气、土与水。短了它,将面对败柳残花、叶落枝枯。语文也有生命,离不开生存要素。倘若它的土壤贫瘠,遭逢久旱,语文庄稼就难有丰收的指望。即便有,瓜果也是皮皱瓤瘪。

在岛国的街巷溜达,在机关单位的信函文本里穿梭,可知华文的环境生态,并非一片郁郁葱葱。在文字丛林里,目触方块字的机缘相当有限,这种浸濡条件不足的大环境,对母语的学习,是缺憾。

半世纪以来,学生的华文学习效果差强人意,对汉字的认读根底不牢,遗忘率高。在听说读写这四种语文技能中,“读”的位置至关重要,过不了这关,就有被标签为“盲”的风险。读,意味着必须用眼观看。耳濡目染,说的就是环境对行为的影响——耳朵有机会听,眼睛有机会看,久而久之,耳聪目明,环境的潜移默化,濡染于不知不觉之中。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