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技革命正在推动着人类社会朝着后资本主义发展。后资本主义有不同的选项;大国中发展势头最劲的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从几年前国企高管的收入改革开始,到之后对演艺界大腕偷税漏税和不良行为的打击,到平台经济反垄断,到当下对金融和房地产领域乱象的整顿清理,可谓紧锣密鼓。去年以来,“共同富裕”成了新风向标。

然而,当局似乎在理论上缺乏底气,只提出了“遏制资本无序扩张”这样笼统的口号。去年,左派人士、自媒体作者李光满的檄文“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一场深刻的变革正在进行!”受到各大官媒的转载追捧。这显然是借一介草民之口,抒发了一种广泛而又压抑着的心声。这些在国内外都招来了许多责难和质疑,也引起了资本的恐慌。由于害怕影响经济,中共高层频频出来表态:绝不劫富济贫,做大蛋糕仍然是第一位。显然,在资本狂飙突进几十年后,回归社会主义面临了大批实际问题和理论准备不足的尴尬。

500年来,困扰世界上各种社会主义尝试的有两大挑战:价值取向和动力机制。这两者在资本主义中有近乎完美的结合:利润最大化既是价值取向,又化为了源源不断的主观动力。资本主义发展了一整套复杂而完备的制度、文化和行为模式来与之配套,使二者的结合非常稳定可靠。资本主义形成了广泛的自发势力,以致毛式社会主义不得不天天忙于割它的尾巴。中共过去40年的巨大成功,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很行”,而应主要归功于重新引入了资本主义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