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届联合国大会近日通过限制安理会五常“一票否决权”的决议,可说是联大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联合国下属机构中,安理会负责国际安全事务,有权通过军事行动,故权力至为重大,所以对联合国的改革核心,就在于安理会权责之调整。
联合国成立本是在二战胜利方——盟国基础上建立的全球安全机制,也是战后大国阵营间博弈的结果。作为创始成员的五大国成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其拥有特殊权力乃是时势使然。在重大问题上,此五国之一只要投票否决即可使任何重要举措搁浅,这可视为一种国际间权力分配上的平衡,至少行使否决权要比刀兵相向更好。因此,我们看到虽然冷战时双方有着以核打击力量为基础的恐怖威慑和平,但否决权的使用也使不少额外的冲突风险得以降低。
但从联合国成立伊始,东西方阵营的分裂已使双方在国际安全利益上南辕北辙,因此对立就直接在否决权的行使上表现出来。自1946年始,行使否决票最多的就是苏联与美国这两大宿敌。二者在国际利益的严重对立,使得近半个世纪联合国决议每每陷入僵局,也极大地限制了联合国在国际安全事务中的角色扮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