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刚:以色列为何在伊核问题上一反常态?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字体大小:

七年前,当国际社会为寻求伊朗核问题的和平与有效解决而行将达成《关于伊朗核计划的全面协议》时,以色列政府的反应是雷霆震怒,时任以色列总理内坦亚胡在多个场合不厌其烦而且颇显夸张地警告,即将达成的伊核协议对以色列、中东地区和世界来说,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

而现在,当国际社会意欲恢复《关于伊朗核计划的全面协议》(下称《全面协议》)时,以色列贝内特政府的反应却是出奇的近乎沉默。以色列政府一前一后这种迥然不同的反应方式,着实让许多关注伊朗核问题的人大惑不解。

以色列政府究竟意欲何为?犹太人在欧洲过往历史进程中遭受过迫害、驱逐、屠杀等种种悲惨遭遇,以色列建国后与周边阿拉伯国家先后爆发五次大规模战争以及双方相互间发生的无数次矛盾、对抗和冲突,这一切建构了以色列人在安全问题上的极度敏感性。为实现自我安全感,以色列逐渐形成一个不公开的最高军事指导原则,即通过内部常规和非常规军事能力的建设发展,和以美国为主的外部军事合作与援助,确保自身整体军力在未来可能与所有周边敌对或潜在敌对国家的综合军事对决中,要处于压倒性的优势地位。在此逻辑下,很显然,确保在整个中东地区成为唯一拥有核威慑的国家,就成为实现上述战略目标的最佳路径,甚至是不二法则。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