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在2020年1月20日公告把冠病纳入法定传染病,并定为“乙类管理、甲类控制”。甲类控制是对正常生活按下“暂停键”,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极端全社会封控方式。甲类控制造成的次生灾害,是一个城市的甲类控制造成包括急、重症得不到正常救治的病亡、社会弱势群体的饿亡、流动人群被迫流浪等等。现在中国的甲类控制已经由高、中风险区式封控优化改进为“三区防控”,所谓三区是: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三区设置造成城区间人流、物流被严重阻遏。省级城市或县,在只发现几例的情况下也按照甲类封控搞了三区,实际效果是“封城”。黑龙江绥芬河已封城60天,类似的还有云南瑞丽市。最近的上海疫情次生灾害,很难用数据统计。
根据Worldometer网站,把美国和印度的封控与其他措施进行比较。可以看出美国五波疫情下降的最主要作用因子是疫苗,致病力降低的贡献值占第二,封控只占第三。印度的疫情消退是由于第二波中大量老年易感人群病亡,其他人群自然感染产生的中和抗体产生保护作用,第三波人数大幅下降,病亡下降幅度更大,疫苗以及封控的作用关系很微弱。
现在北半球大部分国家不再实施甲类控制。今年1月以后,疫情进入后半场,疫苗、快检工具使得大流行可防可控。4月9日,日本决定讨论将其从2类感染病症降为5类,韩国公告从甲类调为乙类,最快在5月23日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