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满:中国清零政策真的过时了吗?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一直以来抗疫成绩优异的中国,近两个月遭遇多个城门失守。(彭博社)
一直以来抗疫成绩优异的中国,近两个月遭遇多个城门失守。(彭博社)

字体大小:

一直以来抗疫成绩优异的中国,近两个月遭遇多个城门失守。上海防疫失败尤其让人揪心,人们在同情上海之余也逐渐质疑中国的防疫政策。“动态清零”是否已过时?北半球多个国家都已置冠病而不顾,中国是否也应效仿他们“与病毒共存”?疫情暴发至今,中国迟迟不肯开放,究竟原因何在?让我们来解剖中国对疫情防控的几个考虑。

一、生命财产的考虑。中国主张“生命至上”的防疫原则是可敬的。自武汉以后,清零政策把两年内的死亡人数控制在个位数。上海一波疫情截至5月4日,两个月内就死了503人,但这是在严格封控的情况下。香港2月暴发的疫情,三个月内感染120万人,造成9300起死亡。大陆人口是香港的180倍,以此推算,就是167万起死亡,加上可能日增900万到1000万起的惊人数字。即便以死亡率较低的新加坡作为参考,中国一旦放开,前三个月的死亡人数也不下三、四十万。

还有个不可控因素——就是我们无法选择病毒。谁也无法肯定所有人到时感染的是奥密克戎或是德尔塔或其他毒株。在上亿人集体感染的情况下,会不会有更厉害的毒株出现也是未知数。有什么理由可以让一个政府放弃两年内个位数死亡的优异成绩,转而采用一个明知会造成数十万人死亡的新政策?这也是为什么钟南山院士一直强调:“清零的代价虽大,但放开的代价更大。”中国若要放开防疫,得先找到有效降低病死人数的方法。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