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5月4日发表李宜倧《餐饮业为何请不到本地员工》一文,提到1990年打临工时薪为4.5元,30年后时薪却还只有5元至8元。物价翻了数番,国人收入也大幅攀升,为何服务业却依然工资低?
这种低薪在伤害本地的服务业。尤其是在疫情影响之下,本来依靠的外来劳工因国际交流的阻隔而断绝。本地人则因服务业既低薪又无职业前景与社会地位,多不愿意投身其中。《新明日报》5月10日报道本地知名的“洋洲福建苏东虾面”,在经历36年风雨后,因物价上涨与人手短缺,决定收摊。与此同时,也有报道指出有餐馆为招人而大幅调高薪水,并祭出招聘花红来吸引新员工。这种激励手法是否能持久与普遍,难以确定。服务业薪水不高,恐怕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这些年政府采取了不少措施,更重视弱势群体的就业援助与职业技能培训,以期通过技能提升来改变低薪工友的生活境遇。2006年后推行的“就业奖励计划”与“就业入息补助计划”,就对低薪蓝领帮助很大。即使如此,蓝领工资却依然在低位徘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