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赟:当防疫成了一笔大生意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作者指出,杭州全市、上海与北京的某些地区都曾每48小时做一次核酸,至于抗原检测就更频繁到让人头皮发麻。(路透社档案照)
作者指出,杭州全市、上海与北京的某些地区都曾每48小时做一次核酸,至于抗原检测就更频繁到让人头皮发麻。(路透社档案照)

字体大小:

冠病疫情发展到今日,已完全超出纯粹医学与防疫学的科学领域,它不但越来越成为一种综合政治制度层面上的较量,不同国家把本来应该非常单纯的医学问题,当作是对自身政治制度优越性的测试,更会因为疫情潜在的“经济价值”,而使之越来越脱离应该行驶的轨迹。

《联合早报》5月23日报道,北京市一家名叫“朴石医学检测试验室”的机构,原始检测数据明显少于样本检测数量,警方因此介入,控制了六名涉案人员。很多人看到这新闻可能一头雾水,简单来讲,就是这家实验室根本没有全部检测样本。这一方面可节约大量人力与物力开销,另一方面又可以让一部分人假阴性,从而继续在社会面上慢慢传染。这样既压缩了成本多赚了钱,又养了未来不竭的财源。

经常有人强调,冠病防疫要以生命为本,不能光算经济账。但作为生活在现实中的人,每天吃喝拉撒要用钱,检测防疫与具体医治也都离不开钱,“利”字就在其中。这家医学机构报“假阴性”是为了生意,其实报“假阳性”又何尝不是生意?早在5月9日,上海就曝出了“假阳性”事件。因此凤凰网在16日还特别发表了《“假阳性”频现,国内超100家核酸检测实验室不合格,如何排除?》的深度报道。其中援引了中国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的数据,中国共有105家实验室的核酸检测不合格。与此同时,虽然理论上核酸的准确性极高,但因实际操作中难免的人员失误,以及病毒本身存在潜伏期等,就使实际检测准确率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因此,这就成了反复连续全员大规模核酸的逻辑基础。当然,我们知道归根到底还是对于清零的执念。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