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笔者观察与服务于马来西亚政坛多年的经验,一般上各政党的内部斗争,相比于各政党或政党联盟之间的对弈,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更有甚者,朝野之间一般上都是明刀明枪地互争高低,虽然有时在荧幕前或讲台上唇枪舌剑的背后或台底下,也可能还有某种相互利用的政治交易。即便是在朝的要政治迫害在野的,如掌握检控权的当政者罗织一些莫须有罪名来抹黑在野领袖,令后者身败名裂,让在野阵营群龙无首而成一盘散沙等,也会被越来越精明的选民看穿,有时反而会引来反效果,让选民更紧密地团结在在野阵营周边。
然而,党内领袖的权斗就微妙多了。大家在党内外各种正式或非正式场合见面时,一般都还同志前同志后地互称,相互戴高帽地夸赞就更不用说了,各种甜言蜜语让外人听到都会恶心。有外人或他党胆敢批判本党领袖时,多位党同志也会踊跃地站出来辩解、捍卫,摆出一副齐心协力的爱党形象。惟究其实,大多党内领袖的真正关系可谓口蜜腹剑,为了争夺或占据越来越高的党职,相互背后插刀、借刀杀人而又不见血,斗个你死我活等,可谓残酷炎凉。
马国当下的联合政府是由之前执政多年的巫统主导,所以各界观察马国政治时也都理所当然地聚焦于巫统的内部权斗。尤其是现任首相依斯迈沙比里,虽然名义上是巫统副主席(约相等于三把手),但明显地与党主席阿末扎希以及垂帘听政的前首相纳吉所主导的主流派不太咬絃。如主流派希望依斯迈沙比里赶快宣布大选,甚至不惜制造两场巫统皆大获全胜的州选(马六甲与柔佛)来施压他,但依斯迈沙比里却把这股内部压力看成是主流派要在大选后换相的举措。虽然巫统已公开宣布仍以他为下届首相人选,他到目前还是摆出一副慢条斯理的态势,说什么要先改善社会经济氛围云云,明显与主流派对着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