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碰撞
每隔一段日子,本地论坛就会掀起有关母语、华文和华文教育的讨论,这一阵子就有多篇讨论方言的文章。笔者不是语言和教育界的专业人士,只是从亲身经验和观察所得,分享一点意见。
笔者原籍广东顺德,太太是福建金门人,孩子是90后。我的父母和岳父母都是生活在那个没有了方言的大众媒体,到处是“讲华语运动”的时代,要他们“临老学吹打”的确有难度。他们的华语都不灵光,不过对华语还是能够达到“识听唔识讲”“会晓听不晓讲”(广东和福建话的“会听不会讲”)的程度,倒是他们的“国语”(巴刹马来话)的确令我折服。
观点碰撞
每隔一段日子,本地论坛就会掀起有关母语、华文和华文教育的讨论,这一阵子就有多篇讨论方言的文章。笔者不是语言和教育界的专业人士,只是从亲身经验和观察所得,分享一点意见。
笔者原籍广东顺德,太太是福建金门人,孩子是90后。我的父母和岳父母都是生活在那个没有了方言的大众媒体,到处是“讲华语运动”的时代,要他们“临老学吹打”的确有难度。他们的华语都不灵光,不过对华语还是能够达到“识听唔识讲”“会晓听不晓讲”(广东和福建话的“会听不会讲”)的程度,倒是他们的“国语”(巴刹马来话)的确令我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