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是从收看今年中国的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解和关注“元宇宙”这个概念。沈腾的小品里面那短短几十秒关于元宇宙的调侃,一下子让元宇宙成了家喻户晓的新名词,它源自尼尔·史蒂芬森1992年的科幻小说《雪崩》(Snow Crash)。
那时候,这个被创造出来的词语还没有被广为认可和接受的华文翻译。迄今为止,还时不时看到不同译法。其中比较常见的另一种翻译是“元界”,这是有趣而又符合华人文化的翻译。华人讲世界有“天、地、人”三界,也有说“仙界”“凡界”和“冥界”。说到“元界”,总会让人想到那个“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齐天大圣孙悟空。这个比喻倒也贴切,浑身充满“颠覆”元素和潜质的孙猴子,把“三界”闹个天翻地覆。这倒和今天在各种场合讨论的“元宇宙的颠覆性”,有几分异曲同工之妙。
如果任由想象力驰骋,我们甚至可以同时存在于一个或多个平行宇宙里。我们不仅可以在虚拟世界中拥有现实物理世界的“克隆”,变换一种思维方式,我们其实就实现了虚实两界的“穿越”。因此“元宇宙”是meta(超越)+ verse(宇宙),就有可能是一种即超越现实,又超越虚拟的,虚实两界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