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赟:复旦、南洋与上海的精神特质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字体大小:

今年是复旦大学迁校江湾永久校址100周年,以及复旦功勋校长李登辉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特蒙复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主任陈引驰师及王启元兄不弃,命我在名为《沪滨屹立东南冠:东南网络中的复旦大学》的讲座上,谈些复旦与东南亚及新加坡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新加坡等地所发现的复旦校史文献。

讲座结尾时,我提出若干宏观问题。即中华文明的公私学教育,跟起源于欧洲中世纪的近现代高等教育体系,有着本质性的差异。也即在中国既有的制度中再发展数百年,恐怕依旧产生不出现代的高等教育制度。中国的近代高等教育,完全是西方的舶来品,并且与留学生网络、基督教会(尤其是美国的新教教会)乃至东南亚华侨社会,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继马相伯先生之后,复旦真正的创立者——李登辉——就是兼具多重身份的南洋人。作为福建裔的李校长不但生于南洋,并在新加坡的名校——英华学校读完中学,在美国耶鲁大学毕业后回到英华学校任教。1905年前往上海后,于次年执掌尚处在婴儿期的复旦。正是他任校长的数十年期间,复旦才算走上正轨。李登辉也与本地名流,如林文庆、宋旺相、伍连德等关系密切。故复旦最早的一批资助者,主要就来自南洋的富商。此后,复旦又多次来新加坡筹款,其中1929年筹款活动的接待者即是本地福建巨贾胡文虎,参访团就住在胡文虎的著名别墅之中。可以说上世纪上半叶,正是南洋滋养了这所如今享誉海外的著名学府。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