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战争发生后,人们关注不足的外交焦点是欧洲与日本之间的战略接近迅速升温,互动频繁。4月中旬,德国首相朔尔茨到访日本;5月初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访问意大利和英国;5月中旬芬兰首相和欧盟领导人先后访问日本。据报道,日本首相也将首次参加6月在西班牙举行的北约峰会。在这些互动中,双方都强烈谴责俄罗斯对国际秩序的破坏,强调共有价值观,为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积极努力的重要性。
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的日本和欧盟战略接近,从国际关系多极化角度来说值得欢迎。然而日欧的接近,在中俄等国家看来,似乎是要在欧亚建立排斥它们的国际秩序。日欧战略接近的逻辑是什么,是否可持续?从长期来看,也须要认真思考在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当前,国际政治中的“中等国家”(Middle Power,相对于世界级大国而言)如何才能发挥重要且持续的影响力问题。
日欧战略接近两大逻辑
首先,同样对美国的同盟承诺可靠性抱有怀疑的战略焦虑,是欧洲和日本推动双方接近的直接动因。战后,日本和欧洲国家的安全保障,最终都是建立在美国的同盟承诺基础上。欧洲主要体现在以北约为核心的多边集体安全框架,亚洲则是以美日同盟为基础的双边军事同盟架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