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俊:身份认同与网络暴力 ——张学友的“香港加油”何错之有?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在香港回归25周年纪念活动次日,中国网络上突然出现针对香港歌手张学友的不友好言论,令人颇意外。(网络截图)
在香港回归25周年纪念活动次日,中国网络上突然出现针对香港歌手张学友的不友好言论,令人颇意外。(网络截图)

字体大小:

在香港回归25周年纪念活动次日,中国网络上突然出现针对香港歌手张学友的不友好言论,令人颇意外。少数网民指责张学友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所说的“香港加油”一词,曾是前年香港“黑暴”的用词,认为他这么说是不爱国的表现。张学友不得不公开回应,自己是爱国港人,说“香港加油”没有任何不妥。

尽管绝大部分大陆网民力挺张学友,但还不足以完全掩盖少数网民的声音。此事值得深究之处在于,指责张学友的网民是爱国的,张学友也是爱国的,他们之间为何会出现冲突?此次网络言论事件颇有典型意义的问题是:究竟什么才是爱国?批评张学友的网民与张本人之间的冲突,并非是否爱国,而是爱国形式的冲突,即双方在爱国的表现形式上认知不一致。

张在回应中把他的价值立场说得很清楚,他是一个爱国港人无疑。网民纠缠的只不过是形式,形式上应当如何表现、如何说话,完全忽略张学友爱国港人这一实质。显然,这场争执中的网民带有强迫性,是以自己所想象的爱国标准去强迫他人服从。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