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锐:从本地小贩中心 看中国医疗资源配置

订户
小贩文化是新加坡特有的饮食文化,在2020年还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档案照)
小贩文化是新加坡特有的饮食文化,在2020年还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档案照)

字体大小:

小贩中心众多摊位的“配置”,是相互配合和补充的结果。在寻求差异化经营的过程中让产品丰富,让人流增加,最终实现了共赢。这是一种放弃争王争霸、寻求定位优势的发展理念和价值观,医疗服务的发展亦如此。

冠病疫情之前,曾在中国参加过几场医院院长论坛,关于医疗管理、医疗资源配置,听到一些蛮新鲜有趣的提法,如“猛虎下山、猴子上树”“医疗发展上天入地”“恐私症”(编按:惧怕民办)等。上述提法反映医院积极进取、力争全面发展的思路和愿景。在中国医改正深入推进的现今,笔者想通过新加坡的小贩文化,结合新加坡的医疗服务体系,对中国医疗服务提供方,特别是占主导地位的公立医疗服务,在定位、发展以及相互协作方面,展开一些论述。

长期以来,中国医疗服务的现状是:一线二线城市综合性大医院人满为患,为满足患者需求,大医院不断扩建。而医院越大病人也越多;病人越多医院越要扩建。如此循环,医院累并快乐着。一方面,“巨无霸”型的综合大医院在一线二线城市星罗密布,竞争激烈;另一方面,社区及基层小医院门可罗雀、不断萎缩。一方面,人们天天面对着、谈论着医疗资源的紧缺,另一方面,医疗资源在众多大医院又存着巨大的浪费:小病看专家、平均住院日难以降低、床位周转慢。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