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所提供的信息显示,中国中小企业具有明显的“五六七八九”特征——它们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是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是企业家精神的重要发源地。

但在现实世界,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却并不待见中小企业。对这种现象,原中国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保育钧就曾做过形象比喻,他说:“如果把政府比作父母,那么大企业更像亲儿子,而中小企业则形同养子。”

对于大企业,地方政府常关怀备至。相比于中小企业而言,它们能享受更多优惠政策。譬如,在不少中小企业拉闸限电时,大企业的用电却能得到保证。不仅在用电方面,就是在企业购地时,大企业也总能先被政府“惦记”。此后,大企业还有不少倾斜性政策,如员工入户和子女入学指标。甚至在某些地方,政府还会“贴心”地帮他们派出保安“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