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召开的第25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直言,他不承认乌克兰东部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的独立国家地位,并且指出联合国原则存在自相矛盾之处。联合国既支持国家完整,又支持民族自决权,而国家完整和民族自决权是矛盾的。他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矛盾状况,要么是联合国的奠基者忽视了这一问题,要么是他们故意在这种矛盾之处做了妥协。
这种矛盾的生成,当然不是联合国奠基者忽视了这一问题,而是因为这本就是现代民族国家组建过程中的一体两面。今天世界上每一个独立主权国家都被称为民族国家,但民族国家这种概念不是自古有之的,是现代政治的产物。虽然民族主义思想的发生、发展已被学者越回溯越久远,有的甚至回溯到欧洲中世纪时期。但民族主义作为一种被实践的政治原则和社会运动,最醒目的标志性开端是法国大革命。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法兰西民族、法兰西人民这样的理念才流布开来,并且这种理念的流布也与民主的发展紧密关联,因为宣扬一个国家不再是哪个君主的私产,而是整体民族或人民所共有的,也就主权在民理念。
由谁来确定文化共同体
法国大革命开始的这种民族主义思潮,伴随拿破仑在欧洲大陆的纵横捭阖,迅速传播到其他国家,民族主义理念日益深入人心。1848年爆发的欧洲社会运动,背后的思想基础主要就是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思想能够对社会形成极大动员,毕竟若祖国是自己的而不是君王的,民众才更有积极的行动意愿和动力。于是,在民族主义影响之下,国家成了民族国家。民族国家是领土、主权和民族三位一体的,领土是国家的统辖边界,主权是国家的统辖原则(不准其他国家干涉),民族是国家划分统辖边界的文化理由(即国家以民族的边界为统辖边界)。恰由最后一条,引申出民族自决权(self-determination)。但民族自决权从一开始就存在一个问题,这里的民族是文化共同体,这个文化共同体是确定国家统辖边界的理由,但这个文化共同体的边界又怎么确定呢?又应该由谁来确定呢?换言之,民族自决权得到了认可,但这个民族自决权的自(self)到底是谁?又可以是谁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