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者约翰·加迪斯(John Lewis Gaddis)将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关系定性为“长和平”。已故时事评论员阮次山则将冷战结束后到21世纪初的中美关系定性为“冷和”,即“冷和平”。无论是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还是冷战结束后的中美关系,虽然没有发生直接武装冲突,但对抗和竞争始终存在,只是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对抗和竞争的程度有所不同。两国间没有直接的武装冲突,即为和平。即使两国因为对抗或竞争而出现代理人战争,但防止两国直接发生战争,既是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底线与默契,也是冷战结束后中美关系的潜在共识。
自美国前总统奥巴马“重返亚洲”战略问世以来,中美战略竞争持续加剧,至拜登政府,中美战略竞争激烈空前。不少学者担心中美可能在南中国海或台湾问题上擦枪走火。笔者认为,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期,中美发生直接武装冲突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中美之间的“长和平”持续时间,将远超过冷战时期。
中美将迎来超长时期的和平,首先是因为两国对核武器的恐惧。中美都是拥核国家,均难以承受核战后果。其次是两国均深知战争与经济危机一样,最不具可控性。一旦爆发,难以收场。再次是中美一旦开战,两国均将沦为受害者。中美若发生直接武装冲突,其他大国或大国集团不一定直接参战。中美两国的实力、规模决定了一旦战争失控,两国极可能从大国行列中消失。俄罗斯、日本、印度或欧盟等大国或大国集团,将是巨大受益者。中美均不愿做鹬蚌相争之事。较之冷战时期美苏间的“长和平”,中美之间已经出现且将继续存在的新“长和平”,将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