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看到《海峡时报》的一篇旧报道说,虽然世界180个国家在2020年签下了《巴塞尔公约》,承诺不出口也不进口垃圾废料,但“垃圾贸易”还是在各国甚至一些签约国之间继续进行。看来垃圾处理还真是头痛的事情。
现在全世界处理垃圾的方法不外五种。强国富国花钱消灾,把垃圾运往他国,眼不见鼻不嗅为净,是为第一种。建立垃圾掩埋场,任由日晒风吹雨打,堆积成山的垃圾污染空气、土壤和水源,代价是养活了“拾荒一族”,这是第二种方法。第三种是包括新加坡的很多国家所采用的燃烧后土埋的做法。这处理方法能减少至少90%的垃圾体积,不过费用不菲,如果处理得不好,废气毒气和灰烬会污染环境。
第四种是“卫生填埋”,做法和第二种处理方法相似,不过在填埋前先把垃圾用生物和化学方法处理消毒,并增快其分解成无害物质的速度后,再压缩填埋。这方法昂贵、复杂且需要大量土地,不是一般国家可以负担得起。最后就是回收再生循环,这是目前认为最环保的方法,缺点是从人力到物力的经济效益非常有限,更需要社会的公德意识和科技来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