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介鸣:母语是文化和思维载体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思维的载体。母语承载文化、传递文化基因、继承历史遗产,是民族国家的基石。(唐家鸿摄)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思维的载体。母语承载文化、传递文化基因、继承历史遗产,是民族国家的基石。(唐家鸿摄)

字体大小: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人际交流是学习语言的基本原因。交流需要词汇和语法,掌握一门语言通常从学习词汇和语法开始,随着词汇的积累,语言的交流能力也随之提高。

英语是新加坡官方语言之一。英语在世界上广泛使用,几乎可算是一种国际语言。它既成为新加坡参与全球化经济的有用工具,也成为各种族之间交流的共用语言。新加坡有四大种族,各种族拥有不止一种语言。这样的多种语言运用环境,引申出“母语”的概念。顾名思义,母语是母亲说的语言,也是个人的第一语言,它常表现为一种方言。如同我一位前同事所说,他母亲说的是广东话,所以华语不是他的母语。虽然都是用于交流的工具,母语与外语之间存在本质性差别,不仅仅体现在语言系统的不同。

因为多种族和多语言,新加坡媒体常有英语、母语和方言等方面的讨论,看后颇受启发。因为本人母语是华语,英语是工作语言,不谙马来语和淡米尔语,平时常读的是《联合早报》和《海峡时报》。这两份报纸上关于语言问题的报道,基本是关于在新加坡讲英语家庭越来越多的前提下,华人社群讨论如何学习华语的同时,争论是否应该不放弃方言。也有一些英美读者对于新加坡英语颇有微词,认为不规范,建议政府将英语作为母语对待,以此提高语言水平,有效进行国际交流等等。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