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云舟:出生证决策U转的启示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一场“出生证不显示父母籍贯”的风波,随着移民与关卡局8月12日收回成命,恢复原先的做法而告一段落。(陈斌勤摄)
一场“出生证不显示父母籍贯”的风波,随着移民与关卡局8月12日收回成命,恢复原先的做法而告一段落。(陈斌勤摄)

字体大小:

一场“出生证不显示父母籍贯”的风波,随着移民与关卡局8月12日收回成命,恢复原先的做法而告一段落。虽然从结果来看,可以说回到了原状,但从各方表达的观点,和移民局解释取消又恢复显示父母籍贯的做法,让我们对籍贯和次身份认同在多元社会里的地位,有了更深入的剖析。

之所以在新闻于8月6日见报后,引起社群的关注和负面观感,是因为在当局没有事先做更多说明的情况下推行了新举措,看上去形同未经熟虑就一刀切,把籍贯从身份标识中彻底抹去。实际上,个人父母的籍贯信息仍保存在系统里,随时可以查阅。

保存信息,却不在出生证上显示,此举看似矛盾。当局解释,是为了简化注册过程,所以不要求出生证上包含一些“政策或行政上不需要的信息”。追求行政效率固然无可厚非,但就这次事件,太看重效率,就会不经意间把一些看似无关痛痒,可实际上有更深层影响的细节“简化”掉。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